
在全球文化的洪流中,茶不只是一種飲品,更是地理認同的象徵,凝聚土壤、氣候和工匠的雙手。在50多個茶葉種植國的版圖中,一些以標誌性茶葉品牌確立其地位的國家格外引人注目:印度大吉嶺、日本宇治、印度洋上的珍珠島——斯里蘭卡,以及越南林同省。
在商業領域,增加利潤的方法有兩種:優化成本和增加收入。兩者兼顧很難,而對於茶產品——這種凝聚了古今文化精髓的產品來說,更是難上加難。不過,十多年前,我透過研究新的加工流程找到了解決方案。
台灣茶區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茶類。為了提高產量,越南茶葉必須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。為了提高烏龍茶的價格,越南茶葉必須達到更高的品質標準,而這正是台灣烏龍茶的典型特徵。但是,當茶葉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海拔、土壤、氣候等自然條件時,該怎麼辦呢?
如果越南沒有這樣的自然條件,茶產業的未來不會改變嗎?
越南茶葉的發展潛力
我花了數年時間研究,但十年前我找到了答案。
當時,從台灣到越南,所有茶廠都以曬青法製作茶葉。我發現了不用曬青的製茶工藝。這種加工方法完全依賴於製茶師的經驗。加工方法沒有固定的公式,但製茶師必須充分了解當地土壤、天氣、氣候等條件,才能靈活應對。
這種日曬不枯萎的茶葉製作過程同時解決了兩個問題: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。由於這種工藝,我節省了人工成本,縮短了生產時間,不再依賴寶祿縣的陰雨天氣。
與傳統烏龍茶加工方法相比,生產成本降低高達25%。
最重要的是,這樣的加工方式提升了產品的品質,也是我以後做出媲美台灣高山茶的優質產品的基礎。依照新製程加工後的產品,深受師傅和市場的好評,外銷茶葉的產量也因此大幅提升。
這是我製茶生涯中的創舉,讓產品愈發精緻,充滿靈氣。至今十餘年,我不斷在原有製程的基礎上鑽研,使產品品質不斷提升。最近,在去年底的台灣之行中,師傅們更是一致認可,毫不遜於台灣的高山茶。
今年2025年,一些新的計畫正在製定中,希望每天都能努力為越南茶業做出更多貢獻。
1. 茶葉消費趨勢:從國內到全球
如今,消費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視透明度和產品故事。他們關注茶葉的產地、品種、生產過程和風味等細節。當企業清楚揭露這些資訊時,茶產品不僅能贏得信任,還能有機會躋身高端市場。
雖然越南茶葉出口額達到近1755美元/噸,但國內消費量雖然只有約4.8萬噸,但仍達到近7.5萬億越南盾(約合3.25億美元)的營業額,這表明國內市場具有更高的價值空間——當茶葉承載著故事、體驗和精緻的品質時,它就能賣出更高的價格。
2. 高端市場的黃金機遇
越南在開發高端茶葉系列方面具有優勢,例如高地烏龍茶、限季「單批」茶或稀有茶。這創造了稀缺性和獨特性,為打造高端茶葉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特別是,從原茶出口模式轉向品牌化、深加工模式時,越南茶產業可以將大部分附加價值保留在國內,而不是讓其他國家受益。
3. 深加工與創新是增值的關鍵
其中一項突出的創新是日曬冷凍工藝。與傳統工藝相比,此解決方案可降低高達25%的生產成本,同時確保全年品質始終如一,不受天氣影響。這是三越茶品牌在與台灣或日本進口茶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寶貴賣點。
此外,發展方向可能包括:
- 從種植、加工、精煉到包裝的價值鏈。
- 產品多樣化:從即飲茶、調味混合茶、功能性茶到手工茶杯。
- 創意設計、藝術包裝和有故事的品牌構成了行銷策略。
寶祿擁有許多有利資源,可以改變這種現狀,讓「茶變金」。我最近去台灣考察,觀察了他們的茶葉產品,以及他們在商業和品牌方面的發展,希望我的寶祿茶也能獲得相應的價值。
添加评论